1+1>2的學(xué)問——餐酒搭配之道
2023年05月03日09:08 來源:紅酒世界網(wǎng)
美酒佐佳肴,確是人生極樂事。放眼古今中外,從大閘蟹配黃酒,再到夏布利(Chablis)干白配生蠔,個中吸引力似乎早已鐫刻在我們的基因里:夾兩筷佳肴下肚,再酌幾口美酒沁潤味蕾,心和胃仿佛才一同踏實起來。
不論清雅還是醇厚,只要濃淡相宜、滋味相襯,美酒和美食總能為彼此帶來升華;另一方面,若是碰上錯誤的對手,二者在舌尖的相遇也不蒂于一場災(zāi)難。餐酒搭配之道,便旨在助我們避開雷區(qū),讓葡萄酒與食物產(chǎn)生1+1>2的效果。
葡萄酒配餐是一件既簡單又復(fù)雜的事情。說它復(fù)雜,是因為葡萄酒和食物各自都有多樣(甚至經(jīng)常是復(fù)合型)的風(fēng)味,沒有絕對的標(biāo)準(zhǔn)可以遵守;說它簡單,是因為縱使具體情境千變?nèi)f化,只要理解了食物與葡萄酒是如何相互影響的,怎么配都不在話下。
一、食物的風(fēng)味如何影響我們對葡萄酒的感知?
從本質(zhì)上來說,餐酒搭配的關(guān)鍵就在于使葡萄酒的口感構(gòu)成要素(主要包括酒精度、糖分、酸度和單寧)與食物中的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、鮮以及油脂相協(xié)調(diào)。
在品嘗某種食物時,我們的味蕾會自動去適應(yīng)它,從而影響接下來對食物或飲品的感知。生活中這種例子很常見,剛吃完西瓜再來一口獼猴桃,便會覺得后者的酸度格外尖銳。從這一點出發(fā),我們以“對葡萄酒的友好程度”為依據(jù),把食物中的風(fēng)味要素分成三派。
1. “親和派”
這類風(fēng)味能使葡萄酒的口感更為柔和,以這類風(fēng)味為主的菜肴在配酒方面往往平易近人。
咸味:可以說是食物中最容易與葡萄酒搭配的要素,能夠增加葡萄酒的果味,并軟化葡萄酒的苦味、澀感和酸度。菜肴中的咸味能與酒液的酸度形成可口的反差,因而很適合搭配高酸葡萄酒。同理,咸味食物與甜葡萄酒的組合也經(jīng)常能起到驚艷的效果。
酸味:能襯托出葡萄酒的甜味和果味,提高其酒體飽滿度。需要注意的是,酸味明顯的食物應(yīng)該搭配酸度相當(dāng)?shù)钠咸丫疲羝咸丫扑岫炔蛔?,入口會讓人覺得乏味、松弛且平淡。
2. “挑剔派”
這類風(fēng)味會使得葡萄酒的口感顯得較為“堅硬”。搭配此類風(fēng)味的菜肴時,葡萄酒的選擇范圍要窄一些。
甜味:會增加葡萄酒的苦澀感、酸度以及酒精的灼熱感,同時掩蓋其果味、甜度及酒體飽滿度。甜味食物配上干型葡萄酒時,會使后者顯得缺少果味,還會烘托出令人不悅的酸味(此處可以試想巧克力配干白)。因此,甜味食物要與至少同等甜度的葡萄酒搭配,且酒精度不能太高。同時食物本身也不宜過甜,否則酒款的特征很難充分展現(xiàn)出來。
鮮味:常被稱為“葡萄酒最大的敵人”,會凸顯葡萄酒中的苦、澀、酸,降低果味、甜度和酒體飽滿度。給鮮味顯著的食物搭配葡萄酒不是件容易的事,尤其是一些以鮮味為主、且缺乏足夠咸度來“打圓場”的食物(如蘑菇、蘆筍)。
辣味:我們都知道,比起味覺,辣味更像是一種痛覺。辛辣的菜肴不僅會加劇酒精帶來的灼熱感,也會降低葡萄酒的果味與甜度。與此同時,甜味可以中和辣味的刺激感,起到安撫味蕾的作用,所以配餐時應(yīng)選擇酒精度低、果味濃郁且甜度較高的酒款。此外,辣味會增強單寧在口中的收斂感,因此不宜搭配高單寧的紅葡萄酒。
苦味:盡管食物和葡萄酒中的苦味在單獨品嘗時都可能是平衡、甚至令人愉悅的,但當(dāng)兩者的苦味疊加時,你的味蕾大概就要發(fā)出抗議了。鑒于葡萄酒中的苦澀感主要來自單寧,帶有苦味的菜肴應(yīng)該搭配白葡萄酒或單寧含量較低的紅葡萄酒。
3. 中性派
油脂:嚴(yán)格來說,油脂并不屬于風(fēng)味,而是與食物的質(zhì)感相關(guān)。油脂含量為菜肴的整體風(fēng)格奠定了基調(diào),富含油脂的食物往往口感醇厚,入口肥美,容易“霸占”我們的口腔,降低味覺靈敏度。高酸葡萄酒是這類食物的絕配,銳利的酸度可以立竿見影地抵消油膩感,使味蕾重回清爽。此外,單寧特有的收斂感也能中和油脂的肥膩。
小結(jié):考慮到大多數(shù)菜肴都包含不止一種風(fēng)味,在食物搭配方面,最多能的葡萄酒往往具備這些特點:酸度中-高,單寧中-低(白葡萄酒幾乎不含單寧因此無需考慮此項),酒精度適中且果味充沛。
二、萬能準(zhǔn)則:分量相當(dāng)、濃淡呼應(yīng)
如果把餐酒搭配看作一場舌尖上的雙人花滑,以上風(fēng)味要素的搭配就好比技巧上的協(xié)作,而菜肴與葡萄酒的“體量”則相當(dāng)于拍檔雙方的體格。菜與酒首先必須體量相宜,才能為彼此增色。如果一方纖瘦而一方魁梧,拋出去的接不住,再絢麗的招式也無從施展。這里所說的體量包含兩個維度:分量感與風(fēng)味濃郁度。
1. “紅葡萄酒配紅肉,白葡萄酒配白肉”——從分量感出發(fā)的經(jīng)典組合
這或許是餐酒搭配方面流傳最廣的法則。所謂白肉包括海鮮(蝦、蟹等)、貝類(生蠔、扇貝、蛤蜊等)、魚肉和禽類(雞、鴨、鵝等),紅肉則以豬肉、牛羊肉和野味為主。白肉肌肉纖維細膩,脂肪含量較低;紅肉則脂肪含量較高?!凹t配紅、白配白”關(guān)注的并非菜與酒在顏色方面的契合,而是出于對食物的分量感和葡萄酒酒體的考量。
白肉質(zhì)地精細,通常烹飪手法也較為清淡,所以白肉往往與同為“輕量級”的白葡萄酒比較合得來。另外,一些味道鮮美的魚類菜肴會凸顯葡萄酒中的苦澀感,脂肪較多的魚類(如三文魚)更是堪稱紅葡萄酒的對頭,二者相遇會產(chǎn)生一種令人不悅的金屬味。從這方面看,幾乎不含單寧且口感清新的白葡萄酒也更為適合。夏布利配生蠔便是一個絕佳的例子,夏布利的清爽與生蠔的鮮甜互為呼應(yīng),彼此成就。
而紅肉味道重、脂肪含量高,常佐以濃重的醬汁,應(yīng)搭配酒體較飽滿的紅葡萄酒,雙方體量相當(dāng),不致某一方被蓋過風(fēng)頭。此外,紅肉中的蛋白質(zhì)會同單寧發(fā)生反應(yīng),從而軟化酒液的干澀感,紅葡萄酒中的酸度和單寧也能起到解膩的作用。這方面的范例有法式烤羊排配波爾多:羊排肉質(zhì)細嫩而多汁,在口中釋放出絲絲來自油脂的肥美,再呷一口醇厚的波爾多混釀(Bordeaux Blend),油潤的脂肪中和了單寧的艱澀,單寧和酸度也反過來為油膩感解了圍,使羊肉的鮮美本味得以凸顯,令人口舌生津。
需要指出的是,“紅+紅,白+白”其實更多是提供了一種不易出錯的方案,而非絕對之規(guī)。掌握其背后原理后,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許多單寧含量較低、酒體輕盈的紅葡萄酒——如黑皮諾(Pinot Noir)、佳美(Gamay)等——也可以與白肉(富含脂肪的魚類除外)互添美味。
2. “濃淡相宜”——關(guān)注風(fēng)味濃郁度的平衡
“濃淡相宜”指的是應(yīng)該將葡萄酒與風(fēng)味濃郁度相當(dāng)?shù)牟穗认啻钆?。一瓶清淡的葡萄酒會完全被風(fēng)味濃厚的菜肴所壓過;同理,清雅類的美食也絕對抵擋不住濃郁風(fēng)格葡萄酒的侵襲。
這里所說的葡萄酒風(fēng)味濃郁程度與酒體是兩回事。酒體輕重與否通常取決于酒液中的酒精度、糖分、甘油、單寧和酸度等要素,但不一定與風(fēng)味濃郁程度成正比。比如雷司令(Riesling)通常酒體輕盈但風(fēng)味濃郁,霞多麗酒體飽滿但風(fēng)味卻相對清淡。
菜肴的風(fēng)味濃郁程度很好理解,隨便拿起一張菜單,我們很快就能識別出瓜果沙拉、清蒸海鮮和白灼蔬菜屬于清淡類,而燴牛肉、香辣咖喱和紅燒肉則屬于濃郁類。清淡的食物適宜匹配清新的葡萄酒,如風(fēng)格簡單、以果味為主的黑皮諾或是未過桶的霞多麗。內(nèi)比奧羅(Nebbiolo)、赤霞珠(Cabernet Sauvignon)和西拉(Syrah)等風(fēng)味濃郁的葡萄酒則應(yīng)搭配味道香濃的菜肴。
除了原材料外,風(fēng)味濃郁度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烹調(diào)手法的影響,比方說煙熏三文魚的濃郁度顯然就比三文魚沙拉高出一截。如果菜肴的烹飪方式比較柔和(如清蒸、白灼),就應(yīng)該選擇風(fēng)味淡雅的葡萄酒;如果食物是通過烘烤、燒燉等方式制成,最好選擇風(fēng)味濃郁的葡萄酒。
囿于篇幅,本文僅從風(fēng)味要素的互相作用原理以及葡萄酒與菜肴的體量這兩方面出發(fā),對餐酒搭配淺作探討,以期提供些許思路。搭配法則雖不勝枚舉,但多出于經(jīng)驗積累,我們大可將其視作安全指南,而非牢不可破的定律。唯有多嘗、多對比,才能逐漸摸索出你自己的心頭好。掌握了基本原理,再加上一點冒險精神,這個新世界的大門已然向你敞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