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遷剪紙藝人丁園:讓非遺"活"起來
2024年03月12日08:34 來源: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
一把剪刀,一張紅紙,在藝人手中,變成了活潑的動物、美麗的花卉……剪紙,是民間歷史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藝術形態(tài)之一,而在我們宿遷,“80后”女性非遺傳承人丁園,一直在創(chuàng)作兼具審美和實用價值的剪紙產品,讓剪紙藝術走向更大的舞臺。今天,一起來聽丁園的故事。
在宿遷市區(qū)新盛街的民藝再造物藝術館,丁園正在給來體驗剪紙的客人講述這門非遺藝術的歷史文化。39歲的丁園,自幼成長在藝術文化氛圍非常濃厚的家庭,在她的記憶里,一到過年過節(jié),家里就會給她一把剪刀,一張紅紙,讓她剪窗花去。
剪紙傳承人丁園說:“平時看媽媽剪的比較多,我就坐板凳上面看,不會走路就開始去學這些東西?!?/P>
丁園的母親也是宿遷剪紙非遺傳承人。2008年,丁園大學畢業(yè)后,選擇回到家鄉(xiāng)跟母親深入學習剪紙技藝。因為自幼受剪紙文化熏陶,加上自己的刻苦練習,2017年,丁園第一次參加全國性剪紙比賽便獲得金獎。這次獲獎,讓丁園萌生出一個新想法,她要讓剪紙有經(jīng)濟價值,于是到河北蔚縣學習刻紙。
剪紙傳承人丁園說:“河北蔚縣是我們中國第一個批量生產剪紙的一個地方,開成工廠化了。他們是可以一次刻60到80張,我們剪的話最多剪四張,復雜的圖案我剪一個多月才剪三四張,再有點破損的,可能就剩一兩張,參加比賽就沒有了,手里就留不下來,沒法量產。”
“要不要用剪紙來賺錢”,丁園和母親曾經(jīng)為了這個問題起過爭執(zhí)。老一輩藝術家,更多以研究整理剪紙的歷史文化、地方文化為己任,而丁園看到的是,如果手藝不能產生經(jīng)濟效益,還有誰會來傳承?
剪紙傳承人丁園說:“我們老藝人每年都在減少,學的人真的很少。為什么我去學剪紙搞創(chuàng)作,走上市場,做文化商品的研發(fā),也是存在這一塊(想法),在你的物質生活得到保障的時候,你才能去靜下心來去做你的精神生活,精神的一個創(chuàng)造?!?/P>
憑借售賣藝術館的剪紙產品、給景點和企業(yè)單位定制伴手禮,今年年初到現(xiàn)在,丁園帶領團隊用剪紙技藝已經(jīng)實現(xiàn)了三十萬元左右的經(jīng)濟收益。丁園也先后被評為江蘇省首批鄉(xiāng)土人才“三帶”能手、宿遷市千名拔尖人才培養(yǎng)對象,“非遺傳承創(chuàng)新新銳人物”等稱號,她的剪紙作品也多次被國內外人士收藏。前不久,在美國紐約舉辦的第五屆國際屬相龍年藝術展,丁園的剪紙作品成為唯一一個被外國友人花錢收藏的作品。
剪紙傳承人丁園說:“我們還是保留最傳統(tǒng)的白底紅紙,上面的圖案也是比較傳統(tǒng)的圖案進行改創(chuàng),在我們國際展覽上讓人眼前一亮,能看到我們中國最純粹的一個傳統(tǒng)美術,所以可能這也是被收藏的原因之一?!?/P>
如今,除了剪紙創(chuàng)作,丁園將更多精力放在了非遺傳承、文化惠民、兼職授課上。同時牽頭舉辦“民間文藝體驗營”、“非遺傳承少年行”等惠民項目,帶領更多人開啟剪紙、泥塑、制香、茶道等民間技藝的體驗之旅。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“活”在當代,讓小眾文化變成家喻戶曉的大眾商品,這是丁園思考的課題,也是她現(xiàn)在以及未來堅定、堅持的方向。
剪紙傳承人丁園說:“我還是想結合地方旅游,地方文化去發(fā)展我們的文化產業(yè),目的還是我們共同的一個愿望,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我們宿遷地方文化,讓越來越多的人去真正喜愛,我們中國文化真的太美了。”